來源: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:2022-04-01 09:05:31
集團創新開放發展激發新活力
晉華爐3.0刷新連續運行新紀錄,達到國際領先水平,開創了新型煤氣化技術改造先河;中科深紫外LED殺菌消毒產品為北京冬奧會防疫工作貢獻科技力量;“400萬噸/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”項目被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……潞安化工創新開放發展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。
集團堅持把創新擺在轉型發展的核心地位,激活第一動力,打造一流創新生態,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轉化,以創新引領發展,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。
匯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力
“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。集團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,根據產業重組、組織重構、流程重塑的發展實際,對科技管理制度進行重新梳理調整、修訂完善,積極推進科技規劃編制,強化科技項目全流程管理,持續推動創新平臺建設,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建設與培育,目前形成了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、15個省級科技創新機構、12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多家技術孵化型公司一體化創新平臺體系。企業研發及科技管理人員超過3000名,工程技術人員約10000名,在集團轉型發展蹚新路的新征程中,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人才支撐作用。
集團第一屆二次職代會上提出,沒有核心技術,就無法走向藍海市場。在百舸爭流、千帆競發的市場環境中,創新不只是科技進步的源泉,更是一種發展視野,一種戰略思路。集團貫徹落實“四句話32字”要求,以更宏闊的視野、更高遠的站位進行頂層設計,打造一流創新環境。自覺以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煙臺萬華為標桿,對標找差,科學研判,在對集團科技創新資源進行全面摸底、有效整合的基礎上,初步構建起以項目組為核心,目標明確、組織有效、各方協同、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,使企業成為科技創新決策的主體、研發投入的主體、科研組織的主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。與科技創新生態體系相配套,集團制定完善《科技項目管理辦法》《知識產權管理辦法》《科技技術獎勵辦法》《科技項目評價管理辦法》等管理制度,建立包括減稅賦權、股權激勵、分紅等在內的激勵機制,探索攻關任務“揭榜掛帥”制、“筑巢引鳳”制,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。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,完善人才引進、培養、激勵機制,建立“自主專職研發隊伍、實戰型專家隊伍、群眾性小改小革隊伍”三支隊伍,完善首席師、主任師等技術晉升通道,發揮科技人才優勢,不斷擴大“智囊團”,鍛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“最強大腦”。強化科技資金使用管理,重點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,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,為集團可持續發展和 “雙碳”“雙控”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。
以“含新量”提升高質量發展“含金量”“含綠量”
科技項目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。集團充分發揮科技創新體系的“雷達”“探照燈”“顯微鏡”作用,按照“戰略導向、效益導向、現場導向、市場導向”原則,引深精益思想指導下的“算賬”文化,重點聚焦新材料、新技術、新產品研發和煤礦安全高效綠色智能開采,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,加強高端技術產品開發,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緊密協同、融合發展,全面開創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流能化企業集團新局面。
以 “含新量”支撐產業可持續發展,提升產業發展的“含金量”。
圍繞解決企業提質增效、內涵集約等生產經營問題,開展氣化用煤適配性、基礎油品提升、催化劑替代,助力化工項目扭虧脫困、達產達效;重點推進瓦斯治理技術研究、巖巷快速掘進技術研究、復雜地質條件下大采高高效開采技術研究,以及礦壓綜合防治技術研究,持續推進智能化礦井建設,使煤炭產業的“壓艙石”作用更加穩固。
圍繞推動產業建鏈、延鏈、補鏈、強鏈,重點推進煤基潤滑材料、特種燃料、α-烯烴、相變蠟、表面活性劑、鉆井液等費托合成油下游產品開發;持續推進聚烯烴工程化功能助劑、工程塑料高性能化改性助劑等創新研究;開展硝酸磷肥功能提升及液體硝酸磷肥等水溶性肥料研究開發;推進大型礦井數據資源開發挖掘,打造優勢產業鏈和潛力產業鏈。
圍繞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規模發展,重點圍繞煤基新材料、清潔能源兩個未來發展戰略方向,加強相關技術的前瞻性調研,跟蹤清潔能源電解水制氫的可行性,適時進行可降解塑料等重大技術布局研發。
以“含新量”支撐“雙碳”“雙控”目標實現,提升產業發展的“含綠量”。
在推進化工綠色低碳技術開發應用方面,優化完善晉華爐3.0,繼續推進高效節能型全廢鍋晉華爐4.0技術開發; 開展甲醇二氧化碳合成制碳酸二甲酯技術研發;開發渣蠟磁分離技術,提高蠟回收率;持續推進低濃度瓦斯催化氧化工程化技術研究等,挖掘集團碳減排潛力,提升綜合效益。在煤炭綠色安全高效開采技術研究中,持續推進膏體充填開采、覆巖隔離注漿充填開采、連采連充等充填開采技術研究;穩步開展沿空留巷、乏風氧化綜合利用、瓦斯綜合防治等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,實現煤炭產業安全高效、綠色低碳發展。
與此同時,集團秉承與能人攜手、和巨人同行的開放理念,擴大交流合作空間,與中化先正達、浙江恒逸、華新燃氣等企業簽署一系列戰略合作協議,全面釋放平臺創新、技術創新、產品創新、開放創新的紅利,不斷拓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。
創新開放是一道乘法題,答好這道題,就能加倍激發發展活力,加倍深化提質增效。完善創新體系,激發創新活力、集聚創新資源、催生創新成果。集團上下正帶著創新這個命題,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前進。
(文/圖 郭艷霞)
責任編輯:崔婷婷
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,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轉載
直播潞安APP
微信公眾號